思想道德与法治全书概要
绪论
- 新时代内涵
-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阶段是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中华儿女努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为美好梦想奋斗,响应党的号召在新中国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青年一代团结起来、争当改革先锋,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接过接力棒,用拼搏扛起责任,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奇迹。
- 时代新人要求
-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时代新人,要立大志,有崇高的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要明大德,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要成大才,有高强的本领才,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要担大任,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高度、有境界、有品味的人生。
- 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
- 思想道德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调整社会关系范围的方式更灵活,促进良好社会秩序形成,有机融入法律体系使法律具有鲜明道德导向。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是一个人能否被社会接受并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提升这些有助于大学生更好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人生的哲思
- 人的存在
- 人的存在具有反思性(前提自觉,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受社会性因素影响
时间性(物理时间观念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信仰层面未来注定到来过去无法回去,人的时间性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 自由性(自由即选择的行为本身,选择导致相应后果,承担相应责任) 、 ) 。
- 人的存在具有反思性(前提自觉,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受社会性因素影响
- 人的本质
- 认识本质的科学方法,人的本质包括自然属性(本能)和社会属性(本
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在现实关系中塑造自我,且人的本质随历史发展而发展。) ,
- 认识本质的科学方法,人的本质包括自然属性(本能)和社会属性(本
- 人生观
-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的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人生态度是应该如何活着应保持怎样的态度,人生价值是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人生观与世界观相依相存,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三观能更好改变自身。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 理想信念内涵及重要性
-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具有多样性、执着性。理想信念是精神之 “钙
昭示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世界。” ,
-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具有多样性、执着性。理想信念是精神之 “钙
- 信仰马克思主义原因
-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持久生命力,所以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理想与现实关系及实现理想条件
-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现实包含着理想,理想也包含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实现理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为实现中国梦要志当高远、立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 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是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
-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 在新时代的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更好认清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新时代的爱国主义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的主体性,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要自觉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 价值观相关概念
- 价值观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立场和态度,是对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人们对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反映和判断,是人们关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基本观点,是区分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等的总观念。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的阶级属性、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及意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征
- 先进性: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观念。人民性: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真实性: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引领,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要勤学、修德、明辩、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