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三讲 伟大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1.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1.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当时突出的表现: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 “社会瘟疫” 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产生了工人阶级,给工人阶级带来了苦难

工人阶级遭受的无法忍受的苦难,迫使其走上反抗的道路

到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矛盾

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而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产业革命初期破坏机器的自发斗争 —> 自觉斗争

  • 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

  • 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 种新的政治力量,迫切需要种能够代表它的利益、反映它的主张的新的革

命的理论

2.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源:虽然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但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

马克思在他们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创立了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 “征兆、表现和先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在客观上做了理论

准备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的前提

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实践

1842 年至 1844 年 8 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革命的实践中各自完成转变:

  • 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 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实践

  • 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奋不顾身地为贫苦农民申辩
  • 流亡巴黎,与他人合办《德法年鉴》

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两篇论文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标志

着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1. 唯物史观的发现

  • 1844 年 8 月

马克思完成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研究于体是创立马克思主义

完整体系的开端

  • 1844 年 9 月至 11 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

开始了他们创立唯物史观的新时期

  • 1845 年春天

马克思写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1845- 1846 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报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决定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唯物史观的发现为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

  • 科学地说明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

  1. 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马克思用统计数据说明 “劳动剩余” 客观存在,劳动者的劳动是这一 剩余产生的唯一原因。

劳动剩余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

  • 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历史之谜

  •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内在动力与深刻矛盾

  • 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客观事实根据,有了基于当下社会生活现实的经验基础

《共产党宣言》

  • 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还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 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上的最高成就

  • 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 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 论证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作用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

  • 论证了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深刻地批判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

  •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真正地树立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工人运动中丰富和完善

  1. 1848 年欧洲革命及其经验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经受了 1848-1849 年欧洲革命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思想、对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有了很

大发展。

直接参加革命使他们对资产阶级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等问题

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

他们将这种理解转化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1. 国际工人协会的创立

1857 年 爆发了猛烈冲击资产阶级统治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 加剧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
  • 无产阶级的生活境况更加困苦不堪
  • 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形势再次高张

1864 年 10 月 11 日 国际工人协会在英国成立

马克思

  • 在国际工人协会的创立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 是国际工人协会的灵魂和实际领导者

  • 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 协会后来的重要文件均出自马克思之手

  1. 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

1871 年 3 月 18 日法国巴黎的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权 —

巴黎公社。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巴黎公杜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四、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得到进一步传播,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适应国际工人运动向纵深发展的趋势,系统地阐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迫切需要

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研究的深化,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一个以系统化为特征的更为成熟的时

期。

1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阐释

马克思通过批判拉萨尔教条

  • 科学预见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走向系

统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 从正面科学地阐述了未来社会的问题,这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系统化具有关键性意义

2反杜林论》等著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系统阐释

1876 年至 1878 年,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巨著,取得了清算杜林主义斗争

的胜利。

在该著作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作了系统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落脚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中心内容: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的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论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预见: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小结

19 世纪 40 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把社会

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并为社会主义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回应这一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工人运动,进行艰苦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坚持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历史发展

的客观规律,在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完成了社

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