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崭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一、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后,中国又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
1978 年 5 月 11 日
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 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 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 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 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 “大包干
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步伐
伴随清理 “文化大革命” 及其 “左” 的错误,手我国政治体制得到全面恢复。
标志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为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为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的命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提出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概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命题
- 是对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 路” 认识的凝练和升华
- 鲜明回答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要怎样走,我们怎样坚持和发展社 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成为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党的十三大召开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基本点已经初步形成
-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完整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 确定了 “三步走” 发展战略
-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3. 邓小平理论
-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一系列新理论
- 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思想
- 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 勾画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基本轮廓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中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各项体制改革的进程
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 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 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
-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六大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坚持和发展
进入 21 世纪,国内外环境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科学发展观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借鉴世界最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小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敏锐把握世界发展的脉搏和契机,继承前人,突破陈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